亿万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亿万小说 > 宇宙飞船维修指南 > 第53章 第 53 章

第53章 第 5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到江宁大学后,孟远志重新参加了数理研讨会,顺便推荐了姚池。、

她专业成绩很好,人也不错,很快就被原来的会员接受。

在会上,她介绍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所创建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着重强调了这种方法对于素数的研究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孟远志希望能够自己的数学方法介绍给更多人。

毕竟一种数学研究方法,可能是在研究某个数学问题时被创造的,却并不是为了某个数学问题单独存在的。

无论是什么研究方法,都是使用的人越多越有意义。

像是后世的望月新一,用长达521页的论文宣称自己解决了abc猜想,并且在论文中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数学方法,将此命名为“宇宙记理论”。

但是作为一篇没有人能够看懂的论文,望月新一的研究成果,在之后的十几年中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所谓“宇宙际理论”也成了人们看不懂又无法使用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就算再高明,意义也是有限的。

孟远志不希望自己在研究歌猜想时得出的数学研究方法,成为一种深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而希望把它完善成一种更简洁易于使用的数学分析工具。

那么用其来解决问题,乃至把它教给其他人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简化这个理论,就是必要的过程。

周章对孟远志提出的课题很有兴趣,梅森素数本来就是她的研究方向,现在有了新的方法,哪怕是没有证明的那种,她也愿意尝试。

孟远志也很看好周章。

尽管周章不如社长崔燕那么活跃,甚至有些孤僻。但她确实是这个社团中除了孟远志之外,数学天赋最好,对数论最有兴趣的一个。

“这样吧,我给你列一个书单,你看完了之后,写一个开题报告给我。过关以后我就指导你研究这个问题。”孟远志对周章说。

周章以极高的行动力在一个星期内看完了孟远志书单上的书,并且写了一份不错的开题报告。

孟远志也遵守承诺开始详细讲解自己的结合法,指导周章继续梅森素数的研究。

让孟远志郁闷的是,直到三个多月后,她仍旧没有收到数学年刊编辑部的回信。这个时候,周章都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并且寄了出去。

在此之前,孟远志已经解决了波利尼亚猜想,也零零散散发过一些小论文,算是进入了学术界。

一般来说对于她这样的投稿人,编辑部是会特别注意的,审稿的速度会快很多。就算是论文没有被采用,编辑部也会给予回信,并告知她论文的问题。

然而整整三个月,孟远志什么也没收到。

长时间地等待让孟远志有些焦虑。

不是恐惧自己的论文中有什么显而易见的错误,或是害怕那封本该寄往普林斯顿的邮件迷失在太平洋的波涛之中。

而是一种眼睁睁看着时间流逝的着急、

“你应当更有耐心,学者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陈华章再次见孟远志双目无神望着空气中细小的尘埃发呆时,忍不住出言劝慰。

“啊,是的。我只是想到了一些事。”

孟远志从回忆里抬起头看了陈华章一眼,感觉眼睛有些干涩,忍不住伸手揉了几下。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她又想到了船长。

那时她还很幼稚,认为熟透的果子落到地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当她躺在金色的谷堆上看日落的时候,一个不知道是多少光年外的声音找上她,问她你知道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吗?

等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会给你一张前往无垠太空的船票。那个声音说。

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熟透的果实为什么会落下?植物的叶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生长的?群山是否亘古不变呢......

孟远志就是从那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

直到今天。

虽然没有收到回信,但孟远志已经确信自己解决了船长口中那个小小的智力测试。

现在她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答案交给船长。

或者说是如何确定那个被困在遥远光年之外的宇宙飞船的船长,究竟是切实存在的事物,还是一个乡村女孩的幻想呢?

在学习了不少知识后,孟远志已经知道声音的传播也是要花费时间的。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可能处于几万光年乃至几十万光年外的宇宙船长,那么当初自己与船长是如何对话的?

是船长口中的量子通信吗?

那么是否意味着,自己如果想要再次和船长交流,就必须要一个能够接收和发射量子信息的装置呢?

......

此类种种,孟远志之前没有细想的问题,全都跑了出来。

直到收到数学年刊给的回信,她才把那些困扰着她却又暂时无解的问题放到一边。

此时已是冬季,孟远志读信的时候,江宁的第一场雪从天而降。

信上先是为他们耽搁了很长时间没有回信表示歉意,又解释这种拖延是因为她给出的成果太令人震惊了。

无论是编辑部还是单独的审稿人都无法决定是否发表这篇论文。

在连续几个审稿人都没有找出错误,又不愿意承担肯定它的正确性的责任以后,数学年刊的编辑部决定组织一个审核小组来评定这篇论文是否可以发表。

为此他们在两个星期前,组织了一个包括伊万涅茨、法尔延斯、戈尔夫格特在内的六人评审小组。

经由小组的讨论,他们大致确定了这篇论文的正确性,但还需要见过孟远志本人,听过她的报告会之后,才能决定论文是否能够被发表。

开报告会和其它的数学家交流并取得他们的认同,是决定一个世界性数学难题是否被解决的必要流程。

按照回信中所说的话,就是:“我们必需更加谨慎庄严的作出决定,这是为了数学的未来负责。”

比起所谓对数学未来负责的庄严,让孟远志心动的是信中承诺会负担她出行的所有食宿费用,如果她愿意多次演讲,还会有其它补贴。

在征求陈华章意见的时候,陈华章怀着巨大的喜悦同意了孟远志的出国申请,并帮她跑完了学校的所有手续。

他拿着《数学年刊》的回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抬起头,有些怅然的感叹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还好当初你没有听我的。”

“老师也是为了我好。”孟远志说。

陈华章笑着摇摇头,说:“你准备一下毕业答辩吧。”

“啊?”孟远志愣了一下。“这也太早了吧。而且我上次请了那么久的假,学分还没有修够呢!”

除了随着自己的喜好到处蹭课,她甚至没有按照课表正式上过一天的课。

“那不重要了。”陈华章说:“其实上次我看到你在自然发表的那篇论文时,就想和你讨论毕业的问题了。”

“虽然江宁大学在国际上算不上什么很好的学校,但是研究生毕业总比本科生在读说出去要好听。”

“研究生?”

“是啊,你拿出来这么好的成果,学校也不能太小气。要不是时间太短,怎么都该给个博士。”陈华章想着自己在会上和其它老师的争论,叹了口气。

“你本来就年纪小,以后无论是评奖还是申请项目,都是很吃亏的。要是还有一个本科在读的身份,那就更不容易了。”

孟远志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研究课题除了是儿时的约定,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对所谓评奖、项目之类的不太在意。

“管他呢,这都是没影的事儿。该在意这个的又不是我。”

孟远志毫不在意的语气,让陈华章感到一阵荒谬。

活到这个年纪,他见过不少人为了得奖或申请项目超量付出,别说是提前毕业之类的小事,就是更难的事情也有的是人去抢着办。

然而更加荒谬的是,面前这个小女孩真的有这样的底气,人家一辈子汲汲营营追求的东西,对于她来说只是伸手就能拿到的果实。

或许正如孟远志说的那样,在乎那张学位证书不应该是她,而应该是江宁大学才对。

或许有一天,那些他望而不得的奖项,也会因为没能颁发给她而感到遗憾。

以她现在的成就,如果说江宁大学之类国内的大学还会因为面子之类的原因有所顾忌的话,国外随便哪个大学都不会吝啬于一个教授的职位。

陈华章听孟娴说过自己养女的故事。

这样一个在他所见过的人中绝无仅有天才,竟然差点淹没西南巍峨的群山之中。

陈华章心情复杂地摆摆手。“算了。你去准备报告吧,学校那边我去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